汪清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深秋时节去了西南边陲的和顺古镇
TUhjnbcbe - 2024/3/6 17:52:00
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512/6233597.html

又是一年深秋,云南腾冲也迎来了最美的季节。这个以玉闻名的城市,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不仅有边陲的异域风情,也有着江南水乡的美景。

而腾冲的和顺古镇就是这样一处远离尘嚣,宁静古朴的“江南水乡”。清溪绕村,麦田青翠,白墙乌瓦,层层叠叠笼在烟柳翠色中,不就是温婉的水乡?

因为地理位置较偏僻,这里的客流量要比云南那些知名的古镇少了许多,但这里的景致却别有一番风味,让人流连忘返。

和顺城外,有最美的田园风光,大片大片的田野,映着背后的白墙黑瓦,夏有夏的青翠,秋有秋的金*,四季皆美。

但和顺小镇内,更多的是松柏苍翠,翠柳夹*,似乎春意未尽,秋意寥寥。见到河边水塘里枯败的残荷,才感受到秋之萧瑟。

穿过重重石牌坊,走过一座小桥,就进到了城里。和顺,内和外顺。其最初名“阳温墩”,后由于小河绕村而过,便改名“河顺”,再后为和顺,取“士和民顺”之意。

蜿蜒的护城河静静流淌,河岸边杨柳依依,水乡之柔美初见端倪。古镇在小河的环绕中,仿佛被隔绝在尘嚣之外。尽管旅游业的发展,使这里客栈日益增多,但一踏入古镇,还是能感觉到宁静、祥和。

古镇面积颇大,依山傍水,湖泊水塘点缀在城中。走过长廊时,一侧便是静谧的湖水,行至山脚,又是一汪清潭,岸边的粉墙黛瓦民居倒映水中,趁着背后迤逦的清秀山峰,比江南水乡还多了一份山野之美。

但你若以为这只是个养在深闺,才露风姿的安静古镇,那就太小看了和顺。和顺除了宁静古朴,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色文化。

两千年前,中国先民开辟出西南古道,从腾冲经缅甸去往印度等南亚国家,使这里成为西南丝绸之路重镇,并孕育出马帮文化。

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屯兵戍边就派了中原子弟来到这里,带来了中原文化,而这里离缅甸仅70公里,多年前这里的居民就开始“走夷方”做生意,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

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在这里荟聚碰撞,造就了和顺这座独具魅力的边陲古镇。

刚进古镇,就会看到一座别致的图书馆,古典庭院风格,主楼是两座对称的飞檐翘角小楼,古朴小巧,旁边小楼雕梁彩绘,显得精致。

这个图书馆还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华侨集资兴办。里面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还有诸多古籍珍本。

沿着古镇外围的青石板路步行,离图书馆不远有座寸氏宗祠,建在高高的月台之上。正面是三门石碑牌坊,八字外扩白墙黑瓦,石牌坊建筑带有南洋之风,很明显是侨乡的宗祠。

寸氏宗祠不仅出了侨商,还秉承着华夏的宗族组训,在明清两代培育了不少秀才文武生,清末出过进士,因而寸氏宗祠标杆上有两层方斗。而这座中西合璧的宗祠,也顺理成章成了和顺中原宗族文化和南洋侨乡文化乃至马帮文化相互融合的醒目名片。

古镇里的宗祠数量不少,但大多是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嵌在山坳下,祠堂前挖了荷塘,古朴幽静。

牌坊也随处可见,从进门处的几座标志性牌坊,到山道上的牌坊山门,威严寂寥的石牌坊积淀着历史的沧桑,也是古镇的一道风景线。

和顺古镇里自然少不了诸多亭台楼阁寺庙,大水车广场旁的山脚下就有一座元龙阁。阁楼下临碧水龙潭,背倚青山,殿阁屋宇层层跌出,错落有致,檐下梁柱雕刻彩绘,展现了庙宇之精巧。

元龙阁对面,隔着清潭遥遥相望,有座革命先辈的旧居,即艾思奇故居。古镇里,融汇中西特色的建筑不少,艾思奇故居便是其中之一。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小楼,串楼通栏,点缀西式阳台,也挺有特色。

因和顺的侨乡遍布世界,便有了不同的西式之风,这些风格与当地民居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相结合,就恰到好处地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也算和顺古镇的一大特色。

行走间,目光很自然地被那些独特之处吸引,南亚风格的大门、欧式的门窗、飞檐斗拱的牌坊、徽派的马头墙、曲水型的围墙、雪白的照壁……诸多中西方、传统与近现代的元素,在这里汇聚。

现如今的和顺城内,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玉石文化。那些宗祠、民居里,常常藏有玉石加工与销售的作坊。

自古腾冲就是一个商贸重镇,商号遍布,玉石商众多。明清时期,至上世纪50年代,缅玉几乎都会运到腾冲集散,玉石中又以翡翠为最,其交易额甚至占到世界的9%。

走在和顺古镇的小路上,时光都变得缓慢悠长。我们沿着古镇的盘山小路往上,站在高处,俯瞰着青砖黑瓦的民居群,远山含黛,近水悠悠,绿影婆娑,如诗如画。

和顺古镇,适合放慢脚步,停下思考,匆匆而过,又怎能深切领会古镇的内涵?更不会明白古镇历经沧桑巨变,却将古建和文物奇迹般地保存下来的智慧。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秋时节去了西南边陲的和顺古镇